杨书记讲话以育人为中心,要求“注重以文化人,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实践育人,实现全面育人”。在谈到“以文化人”时,杨兴华书记强调“以‘但问耕耘’的执着进行文化建设”。
杨书记从清代理学大家唐鉴为曾国藩写过的条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谈起,认为我院2003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寒来暑往,而今屈指,已历经了三个五年规划期,回顾我院十几年特色文化建设过程,我们最不缺少的也是这种“但问耕耘”的执着。
他认为,以“但问耕耘”的执着进行文化建设,首先要审慎思辨这一文化是否符合人类文明进步规律,是否属于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我院以劳模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是顺应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先进文化。因为有了这样的自信,我们才有了耕耘的执着。
杨书记指出,以“但问耕耘”的执着进行文化建设,还要审慎地思辨这一文化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种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存在符合、不违背、违背三种状态。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无疑属于第一种状态:我们于2006年概括出了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八字精神,六年之后,“敬业”一词写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当然不是一种简单的巧合,而是我们对人类发展需要、对高职学院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对邓建军作为新时代劳模的特点进行深入思考,多纬度综合演绎的结果。因为找到了包括以上两方面在内的一系列依据,我们进行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那种“但问耕耘”的执着随着春夏秋冬的延续愈加强烈。
杨书记说,以“但问耕耘”的执着进行文化建设,还因为文化建设本身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从2003年我院升格为高职学院成立第一届党委开始,我们便关注、宣传劳模邓建军,2006年,我们又着手系统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即使从2006年算起,我们也已是十年磨一剑——因为“但问耕耘”的执着,这把剑烙上了岁月的印痕。
在谈到文化建设收获时,杨书记说:与“但问耕耘”一语并蒂而生的,还有“莫问收获”四个字,因为我们深知文化需要慢慢积淀、潜移默化,我们不会急于求成,自有一种“莫问收获”的淡定。然而“莫问收获”并非说没有收获,十年树木木成林,而今蓦然回首,我们惊喜地发现已是灯火阑珊:我们不仅在特色文化的实践方面有了大量的积淀,在特色文化的体系建设、理论构建方面也都收获颇丰;很多高职生的心态正悄悄地转变,重新定位人生的目标,重新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我们获得了省市乃至教育部的一系列成果奖,省教育厅编发专题简报介绍我院做法;我们获邀在省内外很多会议上进行过专题介绍,产生了强烈反响——2014年江苏省“劳模精神进校园”推进会上,省总工会副主席马永青在会议总结时两次脱稿高度赞赏我院特色文化建设工作,表示没想到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做得这么早、这么好,称“邓建军是全国的典型,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在全国又是一个典型”。
在谈到学院文化建设下一步打算时,杨书记表示:文化倡导多元,耕耘之间,田垄之上,我们希望百谷生长,繁花似锦。多年来,我们除了系统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还进一步挖掘校本文化资源,有意识地渲染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2011年4月15日,我院网站刊登出了题为《五姓之家的敬老演义》的长篇报道,专题介绍我院
副院长毛伯民在进行会议总结时强调:就我院特色文化建设过程来看,我们一直在思考我院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拥有什么样的文化、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最后,他还就我院党建思政德育研究会、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2016年的工作任务谈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