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恽达明的道德模式

作者:吴佳伟来源:学校主页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0日点击数:911

 

他,执教三十年,没有取得过多少令人瞩目的个人荣誉和学术成就,但无论是同事还是他带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欣赏他的为人、肯定他在专业教学领域方面的影响力。

他,从教三十年,身边有太多的晚辈在职称和职务上都领先于他,但他对此却淡然处之,而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关爱和培养中去。

他,讲台三十年,兢兢业业地做着与学生、与系部、与学院有关的日常琐事,不为职称,不为职位,只为学生、为系部、为学院,做得那么恬淡,做得那么快乐,做得那么主动,言传身教,诠释着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模式。他就是模具系的老教师,出生于1958年的恽达明。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一道德模式,去认知,去感受。

爱心育人——春风化雨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恽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要爱得深沉,爱得真切,爱得全面。这样,我们老师才能与学生相融。
  怎样爱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恽达明总结出了“三心”做法:在思想上正面诱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做教学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
  优等生人人喜欢,学习困难学生则使大多数教师“头疼不已”,他们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思想上自暴自弃,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作为班主任,作为任课老师,恽达老师始终以师爱为教育之本,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每一棵幼苗,不遗弃任何一名学生,让他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其中,2001年接手的99数控42班,曾让恽老师苦恼不已。由于该班级是在20019月从不同校外班返校组合而成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班级成为学院出了名的问题班级。最突出的就是学生旷课现象严重,迟到、早退率高。对此,恽老师拿出了少有的耐心,早出晚归,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全部辗转于教室和学生宿舍,督促上课纪律、找学生谈心,两年下来,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先后两次被评为院五好班级和市先进集体。

爱是一种能量——这句话在恽老师那里变成了现实。

学习困难学生需要安抚,家庭经济状况窘迫的特困生更需要用真心去关怀。每学期开学,恽老师总是特别关注班上的贫困学生,并号召班级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与特困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这些特困生们在异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在关爱学生方面,能够体现恽达老师爱心的不仅仅是如何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对待特困生,面对已经离校进行毕业实习的实习生,恽老师更是关爱有加。 

众所周知,大学的最后一年是学生从校园正式跨入社会的实习年,期间,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为了不影响自己正常的校内教学工作,又能兼顾到实习生的实习指导,恽达老师创造性地尝试了“纸条指导法”。他让每位实习生把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困惑、工作生活上的要求、论文写作上的难点等写在纸片上,每当看望实习生时,恽老师就收纸条,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问题。多年来,他乐此不疲,手中的纸片已经足足装了一资料袋。有人曾开玩笑说要用高于废纸收购市场价100倍的价格来回收这些零碎的纸片,恽老师也以玩笑回答:“舍不得。”的确,这个资料袋收纳的是学生的求知欲和恽老师的爱心和耐心,爱心无价。

  平和心态——积极投身平凡而又繁琐的工作

熟悉恽达老师的人都知道,已过天命的他,身上洋溢着不输于任何年轻人的活力和干劲,随和的脸上经常绽放灿烂的笑容。同事之间,无论是工作上的公事、还是生活中的私事,只要他能帮到忙的,他一定是义不容辞、不求回报。系里老师只要提到恽达明,口中认可,心中佩服。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某曾经发表“宏论”:大学教师如果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教学、用在学生身上,是“毁灭自己”。此论一出便成网络热点。恽达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人。

任职以来,他先后担任过《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模制工艺与夹具》、《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塑料模具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模具综合实训》、《模具课程设计》、《模具工学结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除理论教学外,每年还担任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每年教学工作量都是超额完成。除此之外,恽老师还注重教材、教法、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始终保持诲人不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创造性地把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实验实习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效果获得学院师生一致好评。

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选题中,恽达老师也尽量注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经常到有关工厂收集课题进行设计。独立编写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工作。每学期的学生评教反映中,学生对他的教学能力和效果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恽达老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如果仅仅只能看作是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工作的话,那他对待份外的那些琐碎工作的态度,则在另一层面彰显了他区别于一般人的道德境界。学生只要有困惑,可以随时去办公室找他寻求解决;系部的一些琐碎工作,也许不在恽达老师的职责范围内,但只要领导和同事请他帮忙,他都是义不容辞地认真完成,做得毫无怨言,做得开开心心。这就是恽达明。

学生的实习、就业历来是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07年,模具系独立成系,各项工作都处于探索阶段,还不成熟。在这个时候,恽达老师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模具系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工作。从此以后,不管严寒酷暑、风吹雨打,恽达老师总是毫无怨言地在各单位之间奔走着,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积极地构建校企联动的桥梁。这就是恽达明。

这边的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工作刚做罢,恽达老师又马不停蹄地接手了学院常州校友会的筹建和日常管理工作。恽老师既不是校友,又不是职能部门负责校友会工作的人员,然而他义无反顾地为校友会忙碌着。曾经有好多人劝他说:“你应该为个人的前途着想下,利用时间去搞几篇核心期刊论文、带几个科研项目,冲击下你的正高职称。看你很忙,但忙的都是些别人不愿意去做、自己不得利的事,何必呢!”“事情么总要人做的。” 恽老师的回答似乎有些答非所问。他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做事准则,仍是“固执”地我行我素,燃烧着自己。忙碌的背影里,涌动着的是他那对待学生真诚、对待工作热忱、对待名誉平淡的崇高道德情操。这就是恽达明。

 

工作放前头,名利置身后;遇事不管份内份外,开开心心做;做事不避繁琐,高高兴兴完成;只要对学院、系部、学生有利的事情都积极参与;心中装着学生,心里念着集体,对个人的名利升迁思之甚少——这,就是恽达明的道德模式。